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1第二單元練習試題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1第二單元練習試題
往往一份歷史試題的內容能夠檢測出學生們對自己的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你想要從中獲取這方面的信息嗎?接下來是學習啦小編帶來的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1第二單元練習試題,希望對你有用。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1第二單元練習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
1.郭沫若曾指出:“東周列國的社會制度變革到春秋末年時達到質變。”最 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
A.大國紛爭,強國交替稱霸
B.周王室衰微,諸侯各自為政
C.各國競相變法,紛紛廢舊立新
D.鐵器和牛耕推 廣,生產力發(fā)展
解析 “質變”指社會制度的變革。春秋末年,各國通過變法,奴隸制日益瓦解,新的生產關系將要建立。
答案 C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管仲改 革和商鞅變法的相同點是( )
A.都代表地主階級
B.都廢除了井田制
C.都以法家思想為理論基礎
D.都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
解析 管仲改革是奴隸主階級富國強兵的改革,并沒有在法律上廢除井田制;商鞅變法是地主 階級富國強兵的改革;法家思想成為理論是在戰(zhàn)國時期。
答案 D
3.戰(zhàn)國時期最早進行改革的是(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變法
C.商鞅變法 D.魯國“初稅畝”
解析 管仲改革和魯國“初稅畝”都發(fā)生在春秋時期,魏文侯變法是在公元前445年,商鞅變法是公 元前356年。
答案 B
4.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歷史人物曾經提出:治理國家應當“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這一主張的實行打擊了( )
A.奴隸主貴族 B.商人
C.新興地主 D.農民
解析 考查材料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反對世卿世祿、獎勵軍功的主張,直接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的利益。
答案 A
5.下列改革中,含土地所有制變革的是( )
A.李悝改革 B.商鞅變法
C.管仲改革 D.魯國的初稅畝
解析 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建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管仲改革和”初稅畝“只是涉及產品分配制度的改革,并沒有從法律上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B
6.我國完成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主要是通過( )
A.兼并戰(zhàn)爭 B.變法運動
C.國家統(tǒng)一 D.發(fā)展生產
解 析 中國封建制的確立是在戰(zhàn)國時期,這一時期,各國紛紛進行了地主階級的封建性改革,歷經一百多年,最終完成了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
答案 B
7.商鞅變法法令規(guī)定,“戮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反映了變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護農民階級的利益 B.實現(xiàn)秦國的富國強兵
C.保持和穩(wěn)定小農經濟 D.鞏固和發(fā)展土地私有制
解析 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材料體現(xiàn)了商鞅變法“獎勵耕織,重農抑商”的措施,其出發(fā)點是通過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壯大秦國的經濟、軍事實力。
答案 B
8.商鞅變法中提到“燔詩書而明法令”,這一措施的實質是( )
A.宣傳法家思想 B .以法治國
C.富國強兵 D.思想文化上的專制
解析 “燔詩書而明法令”是指燒毀不符合新興地主利益的書,并讓人們遵守法律,這主要是統(tǒng)一人們的思想,是一種思想文化專制的表現(xiàn)。“以法治國”指用嚴酷的法律治理國家。
答案 D
9.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魯國“初稅畝”,實質都是要( )
A.建立地主階級專政 B.發(fā)展封建經濟
C.逐步承認土地私有 D.消滅奴隸制殘余
解析 兩者都是根據土地多少而收稅,這實際上(非法律上)承認了私田主人對土地的所有權。
答案 C
10.公元前343年,秦國商人呂相從趙國經商回到家鄉(xiāng),他沒有把帶回的錢財用于經商,反而購買了大量土地經營農業(yè)。他這樣做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秦國( )
A.度量衡不統(tǒng)一,市場經營混亂
B.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C.禁止從事商業(yè),商人階層消失
D.社會動蕩,無法經商
解析 商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因此呂相棄商從農,B項正確。抑商并不是禁商,C項錯誤。
答案 B
11.下列對于商鞅變法的歷史條件表述正確的是( )
?、偾貒菓?zhàn)國七雄中相對落后的國家?、诋敃r秦國國君希望變法圖強 ③秦國貴族認同了商鞅的變法主張
?、軕?zhàn)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形成變法潮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商鞅變法勢必觸犯奴隸主舊貴族的利益,因而不會得到他們的認同,排除③。
答案 C
12.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次較為徹底的改革,并促進了秦國的社會進步,主要原因是( )
A.創(chuàng)建了適合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新制度
B.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擊并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
D.強化了基層管理的戶籍什伍制
解析 商鞅變法涉及政治 、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正是這些措施的綜合作用,才促進了秦國社會的進步。B、C、D三項只是變法的某一項內容,A 項是綜合概括。
答案 A
13.世人對秦人有“薄恩禮,好生分”的印象,這與商鞅變法哪一措施有關( )
A.獎勵軍功 B.獎勵農耕
C.燔燒詩書 D.什伍連坐、告奸制度
解析 商鞅變法實行什伍連坐和告奸制度,提高了人們之間互相防范的心理,因而造成人際關系的生分。
答案 D
14.商鞅變法最根本的前提條件是( )
A.奴隸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新興地主階級已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C.秦孝公審時度勢走變法強國之路
D.爭霸戰(zhàn)爭的形勢迫使秦國改革內政
解析 商鞅變法實行的最根本的條件是經濟基礎的變化,即封建 土地所有制的發(fā)展。
答案 A
15.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所反映的社會矛盾是( )
A.奴隸和奴隸主的矛盾
B.平民與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隸主的矛盾
D.新興地主和奴隸主貴族的矛盾
解析 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他們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全方位地進行變法,以便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為發(fā)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專政服務。
答案 D
16.縱觀古今中外的改革,它們有許多共同的規(guī)律。商鞅變法和梭倫改革的最突出的相同點是( )
A.都重視農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B.都采取了中庸的立場
C.都沉重地打擊了舊勢力 D.都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解析 梭倫在改革中頒布了“解負令”,實行財產等級制度,改革國家權力機構,沉重地打擊了舊的氏族貴族 的勢力;商鞅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廢除了世卿世祿制,沉重地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
答案 C
17.商鞅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對此評價正確的是( )
?、儆欣诠奈枋勘鲬?zhàn)的勇氣?、诖蟠筇岣吡塑婈爲?zhàn)斗力?、鄞驌袅速F族的特權 ④提高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④
解析 廢除世卿世祿制,打擊了貴族的特權;獎勵軍功,鼓舞了軍隊士氣,提高了戰(zhàn)斗力,使軍功地主因此提高了政治經濟地位。
答案 D
18.商鞅變法關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規(guī)定( )
?、俪姓J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谠试S土地自由買賣
?、壅綇U除了井田制 ④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fā)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即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從而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fā)展。
答案 A
19.商鞅變法采取了獎勵耕織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
?、偬岣呷藗兊纳a積極性 ②促進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郾WC國家的財政收入?、茉鰪妵业膶嵙?/p>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獎勵耕織,提高了人們生產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也有利于國家財政收入,進而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
答案 D
20.商鞅變法在秦國建立縣制( )
?、僖钥h制取代了封國制度 ②地方官員直接由國君任免?、廴珖巍⒔洕?、軍事權力集中于國君一人?、軓娀酥醒爰瘷?/p>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縣制是適應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產物,它取代分封制,使中央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其中第21題13分,22題12分,23題15分。)
21.文物是形象的歷史。人們從商周的青銅器不僅看到了那一時期的各種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當時的冶煉技術、生產水平、文字、藝術和社會生活等各種情況。觀察下列商鞅變法時期的三幅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
(1)從圖1和圖2中的牛耕圖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的問題是什么?(2分)
(2)你從圖2、3中可以獲得商鞅變法的什么信息?(3分)
(3)據圖2中的牛耕圖,一般史學家認為這是農民在私田上進行耕作,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6分)
(4)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請你給商鞅變法一個合理的評價。(2分)
解析 該題通過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片信息的能力。第(1)問注意兩幅圖片的相似之處,即生產力的發(fā)展。第(2)問涉及商鞅變法的措施。第(3)問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回答。第(4)問客觀評價商鞅變法。
答案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制農具(冶煉技術進步)和牛耕出現(xiàn)并逐步推廣。說明了當時社會生產力得到發(fā)展。
(2)獎勵耕織、統(tǒng)一度量衡,進行經濟改革。
(3)正確。因為當時通過商鞅“為田開阡陌封疆”,廢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認土地私有。(或由于當時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來越多)
(4)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它不僅推動了秦國社會的發(fā)展,而且對后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2.閱讀下列圖文材料:
材料一 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史記》
材料二
材料三 于是以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為筑冀闕宮廷于咸陽,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而集小(都)鄉(xiāng)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
請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問題是什么?這一舉措對秦國有何影響?(3分)
(2)材料三中所提到的商鞅變法的內容有哪些?主要分哪幾個方面?(4分)
(3)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商鞅變法對秦國歷史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是哪一措施,為什么?(5分)
解析 根據材料中圖文內容可以判斷,材料一、二都涉及到軍事的政策問題,進而可以解決第(1)問。第(3)問立足于商鞅變法的決定性措施“廢井田”這一宗旨。
答案 (1)獎勵軍功。秦國在 對外戰(zhàn)爭中不斷取得勝利,為秦國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2)改革社會風尚習俗;建立縣制;廢井田,開阡陌;統(tǒng)一度量衡等。求富的經濟改革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改革。
(3)廢井田,開阡陌。這一措施的實施使井田制得以廢除,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使秦逐漸向封建社會過渡。
23.閱讀下列材料:
中國古代的戰(zhàn)國時期與古希臘雅典城邦都發(fā)生了國家建立早期的社會改革運動。戰(zhàn)國變法至秦的統(tǒng)一,建立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而古希臘雅典城邦國家完成了民主政體的改革歷程。兩者都對此后漫長的社會發(fā)展歷程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公元前594年,雅典梭倫改革頒布“解負令”,取消公私債務,恢復債奴的公民身份,永遠禁止把雅典公民淪為奴隸。商鞅變法設立軍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種政治、經濟特權,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隸。雅典梭倫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發(fā)展工商業(yè)經濟,保護新興工商業(yè)者的政策措施。而戰(zhàn)國時期變法則采取嚴厲的抑商政策,更為殘酷的是立法將工商業(yè)者淪為奴隸。梭倫改革將人民按財產分為四個等級,各自擁有不同的政治權利;克利斯提尼改革將全國劃為十個地區(qū),其重新劃分選區(qū)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貴族勢力的基礎,“以便讓多數的人可以參加到政府中來”。而商鞅變法推行什伍連坐制度,還規(guī)定輕罪重罰,禁止儒家學說傳播,目的是加強君主的權力,推行集權制。
請回答:
(1)依據材料歸納比較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與古希臘社會改革的不同之處(不得摘抄原文)。(6分)
(2)有人認為梭倫改革是“手執(zhí)一個有力的盾牌”, 維護和調和矛盾雙方的利益,而商鞅是手持兩頭長矛,一頭刺向奴隸主貴族,一頭刺向廣大人民。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商鞅變法的哪些措施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哪些措施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5分)
(3)這些改革使各自的社會逐漸形成了怎樣的政治體制?(4分)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比分析能力。關于商鞅變法與梭倫改革可從內容及影響等方面進行對比,力求全面、準確。
答案 (1)奴隸問題:古希臘禁止把雅典公民淪為奴隸;戰(zhàn)國變法強化了對奴隸的控制,使奴隸數量增加。工商業(yè)方面:古希臘鼓勵發(fā)展工商業(yè);戰(zhàn)國的變法則重農抑商。人民權利問題:雅典改革打擊貴族勢力,擴大民主的基礎,讓更多的人享有民主的權利;而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則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加強君主集權。
(2)打擊奴隸主貴族:廢井田,開阡陌;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廢分封,行縣制??刂迫嗣瘢簯艏贫?連坐制;燔詩書而明法令。
(3)中國形成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民主政體。
看了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1第二單元練習試題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