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微觀經濟學論文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在思想體系上存在著密切聯系和銜接關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宏觀微觀經濟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宏觀微觀經濟學論文范文一: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系論略
摘要:把西方經濟學的產生劃分為重商主義、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以及當代西方經濟學四個階段,然后闡釋了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本質區(qū)別和聯系。從基本假設、基本內容、研究對象、核心理論等不同方面對比分析了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從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闡述了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最終指出了二者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二者要解決的本質問題是相同的,都是面對資源的稀缺性和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所進行的資源配置的選擇,對正確引導初學者認識和理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區(qū)別;聯系
中圖分類號:F015;F01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8-0007-02
由凱恩斯開始,西方經濟學便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而宏觀經濟學則更多地涉及到社會經濟問題,涉及國家如何管理社會經濟的問題和采取何種經濟政策促進實現社會經濟發(fā)展、解決社會中不同利益矛盾實現社會穩(wěn)定問題。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上講,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上講,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利用問題,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源,就成為人類社會永恒的問題,這也正是經濟學所要研究的問題。
一、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形成
西方經濟學從產生到現在,已經經歷了重商主義、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以及當代西方經濟學四個時期。
1.重商主義:西方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重商主義產生于15世紀,終止于17世紀。馬克思稱重商主義是“對現代生產方式的最早的理論探討”,但由于重商主義者研究的范圍僅限于流通領域,其內容也只是一些政策主張,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只能說是經濟學的早期階段。
2.古典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的形成時期
古典經濟學是指從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70年代之前的經濟學。亞當・斯密是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國富論》的發(fā)表標志著現代經濟學的誕生。古典經濟學的政策主張是自由放任,讓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jié)經濟,使人們在追逐自己私利的過程中實現社會資源合理而有效的分配。古典經濟學家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使經濟學真正成為了一門有獨立體系的經濟科學。
3.新古典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形成與建立時期
新古典經濟學從19世紀70年代的“邊際革命”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結束。奧地利經濟學家K.門格爾、英國經濟學家W.S.杰文斯、瑞士洛桑學派的法國經濟學家L.瓦爾拉斯分別提出了邊際效用價值論,并經由其繼承者龐巴維克,發(fā)展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1890年英國劍橋學派經濟學家A.馬歇爾出版了《經濟學原理》,他把邊際效用價值論和生產費用論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個以“均衡價格論”為核心的經濟學體系,奠定了現代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4.當代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與發(fā)展時期
當代西方經濟學以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的出現為標志。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空前大危機的背景下,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發(fā)表了《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這本著作把產量與就業(yè)水平聯系起來,從總需求的角度分析國民收入的決定,并用有效需求不足來解釋失業(yè)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一整套國家干預經濟、進行需求管理的辦法。凱恩斯所提出的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中心,以國家干預為基調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形成了當代宏觀經濟學體系。
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區(qū)別
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是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展開的,其基本假設有以下三點:(1)完全理性;(2)市場出清;(3)完全信息。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有兩個:(1)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調節(jié)經濟。
2.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等等,現代微觀經濟學還包括了產權經濟學、成本―收益分析、時間經濟學、家庭經濟學、人力資本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等。
3.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單個經濟單位指組成經濟的最基本的單位:居民戶(消費者)與廠商(生產者)。居民戶與廠商經濟行為的目標是實現最大化,即作為消費者的居民戶要實現滿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作為生產者的廠商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微觀經濟學就是要研究居民戶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種商品的消費,以實現滿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業(yè)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于各種商品的生產,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例如,美國經濟學家亨德遜強調:“居民與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yōu)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宏觀經濟學不研究經濟中的個體單位,而研究由個體單位構成的整體。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guī)律,從總體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yè)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夏皮羅則強調說:“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4.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不同
微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資源配置即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會給社會帶來最大的經濟福利。微觀經濟學從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最大化行為入手,來解決社會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研究現有資源為什么沒能得到充分利用,怎樣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及經濟如何增長的問題。
5.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在市場經濟中,引導和支配居民戶與廠商行為的是價格,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都由價格決定。價格像“一只看不見的手”,調節(jié)著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價格理論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其他內容是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所以,微觀經濟學也被稱為價格理論。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宏觀經濟學把國民收入作為最基本的總量,以國民收入決定為中心來研究資源利用問題,來分析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國民收入決定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其他理論都是圍繞這一核心而展開的。
6.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個量分析是研究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怎樣決定,個量分析就是考察個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間的關系。例如,對某種產品的產量、價格的決定的分析就屬于個量分析。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偭渴侵改芊从痴麄€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偭糠治鼍褪欠治錾鐣洕顒又械目偭康臎Q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并通過這種分析說明經濟的運行狀況,決定經濟政策。例如,國民收入是構成整個經濟的各個單位的收入總和,總消費是指參與經濟活動的各單位消費的總和等。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聯系
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目的相同
經濟學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對人們的經濟活動提供正確的指導來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福利的最大化。
2.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相互補充
微觀經濟學是在假定資源已實現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怎樣才能達到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的問題;而宏觀經濟學是在假定資源已實現最優(yōu)配置的前提下,分析怎樣才能使資源充分利用的問題。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社會經濟問題,因此,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就其內容來說,是互相聯系、相互補充的。只有把它們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構成經濟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
3.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實證分析法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都假定社會經濟制度是既定的,它們不探討和考察社會經濟制度變化的原因和后果,而只分析在經濟制度不變的條件下資源的配置與利用問題。這種不涉及制度和價值判斷問題,只分析具體問題、只對經濟運行過程進行實證描述的方法就是實證分析法。從這種意義上看,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都屬于實證經濟學的范圍。
4.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整體經濟是單個經濟單位的總和,微觀經濟學應該成為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然而,這兩個領域曾一度界限分明,對如何把微觀經濟學作為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不同的經濟學家有不同的理論。不過,近來這兩個學科已逐漸融合起來,因為經濟學家們已經運用微觀經濟學的工具來分析諸如失業(yè)和通貨膨脹這類屬于宏觀經濟學領域的問題。如凱恩斯主義學派用微觀經濟學中的均衡概念來解釋宏觀經濟問題,新古典綜合派也接受了這一基本觀點,并把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綜合在一個經濟學框架之內。
總之,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雖然先后形成,但二者要解決的本質問題是相同的:面對資源的稀缺性和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所進行的選擇――資源配置。在基本假設、基本內容、研究對象、解決的問題、核心理論和研究方法方面,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存在著區(qū)別,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它們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即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參考文獻:
[1]王花球.西方經濟學概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2]厲以寧.西方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崔冬菊.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系[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41-42.
宏觀微觀經濟學論文范文二:微觀經濟學理論對宏觀問題的解釋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經濟個體的行為及運行規(guī)律的科學。經濟社會個體的總和構成經濟總體。因此,由個體的一般規(guī)律就有可能得到經濟總體的一些規(guī)律。
一、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分析了市場的需求、供給、供求均衡及供求變化對均衡的影響。
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個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商品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個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該商品的數量。需求定理是對于經濟社會的大多數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呈反向關系。對應需求曲線D為負斜率。供給定理是對于經濟社會的大多數商品,價格與供給量之間呈正向關系。對應供給曲線S為正斜率。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需求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供給增加時,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市場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作用的。當價格高于均衡價格時,供過于求,價格會下降;當價格低于均衡價格時,供不應求,價格會上升。市場通過價格杠桿作用的調節(jié)趨于均衡點E,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圖1所示。
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需求或供給變動時,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改變,對應的均衡改變。如消費者收入增加,對于正常品而言,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平移為D1。均衡點為E1,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1,均衡數量為Q1。如圖2所示。再如,生產成本下降,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平移為S2。均衡點為E2,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2,均衡數量為Q2。如圖3所示。
二、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對宏觀問題的解釋
從圖2可以看出,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均衡價格由P0上升到P1。由于經濟社會大部分商品屬于正常品,就經濟社會整體而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收入水平會不斷提高,價格水平也會隨之不斷提高;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均衡數量由Q0增加到Q1。均衡數量一方面是生產者的供給量,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需求量。在這里不考慮新產品的出現和舊產品的退出,只考慮現有產品。供給量增加意味著經濟增長,需求量增加意味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所以,消費者收入增加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上升。
從圖3可以看出,當生產成本下降時,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均衡價格由P0下降到P2,均衡數量由Q0增加到Q2。說明生產成本下降會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下降。引起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在經濟社會中,生產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生產要素的價格卻一般是上升的。如果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引起的成本下降高于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引起的成本上升,就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下降。
三、由微觀經濟理論到宏觀問題的結論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提高消費者收入或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但提高消費者收入會使價格水平上升,削弱人們的實際購買能力;而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會使價格水平下降,提高人們的實際購買能力。
現實社會中的許多產品如彩電、冰箱、電腦、汽車等等,由于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成本不斷下降。在供給量增加而不斷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價格也不斷下降?,F實生活中,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各種物品的消費數量不斷增加,價格水平也隨之上升,如奢侈品、食品、旅游產品等。
所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的主要動力是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也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但會抬高價格,削弱人們的購買力。
經濟問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宏觀經濟是由微觀個體構成的。宏觀經濟理論與微觀經濟理論雖然在視角上和理論體系方面有許多的不同,但對許多問題的分析又是相互融合、密切聯系的。把微觀經濟理論與宏觀經濟理論結合起來,對有些問題的分析將會更加透徹。
宏觀微觀經濟學論文相關文章:
1.經濟學論文
3.經濟學論文
5.微觀經濟學論文
宏觀微觀經濟學論文





上一篇:淺談低碳經濟發(fā)展論文
下一篇:淺談環(huán)保經濟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