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金融網絡安全研究論文怎么寫
關于金融網絡安全研究論文怎么寫
最近有網友想了解下金融網絡安全研究論文怎么寫,所以學習啦小編就整理了相關資料分享給大家,具體內容如下.希望大家參考參考!!!
金融網絡安全研究論文(學習啦小編就推薦一篇非常不錯的論文給大家參考參考)
一、網絡金融概念特點
(一)概念
網絡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是一種通過個人電腦、通信終端或其他智能設備,借助國際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無境域限制的聯結客戶與金融機構,以實現及時獲取經濟金融信息、享受網上金融服務、開展網上金融交易的金融活動。網絡金融包括在線銀行、網上保險、網上證券、網上期貨、網上支付、網上結算等金融業(yè)務。
網絡金融安全,是指金融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xù)可靠正常地運行,網絡服務暢通快捷。網絡金融安全包括系統安全和信息安全兩個部分,系統安全主要指網絡設備的硬件、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件的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指各種信息的存儲、傳輸和訪問的安全。
(二)特點
世界第一家網絡銀行——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NB)自1995年10月18日開業(yè)以來,國際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網絡銀行浪潮。這一金融創(chuàng)新正徹底顛覆了金融業(yè)和金融市場的業(yè)態(tài),銀行由實體化向虛擬化發(fā)展,金融服務的時空界限不再明顯。與傳統金融相比,網絡金融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虛擬化。網絡金融市場是一個信息市場,同時也是一個虛擬化的市場。網絡金融虛擬化主要表現在金融實務虛擬化、服務機構虛擬化、交易過程虛擬化和交易貨幣虛擬化。
2、無界性。網絡金融的無界性主要是指金融活動無時空局限,打破傳統的金融服務時間、境域、空間、方式等限制。網絡經營企業(yè)只要開通網絡金融業(yè)務,世界各地的上網用戶皆可能在任一時間、任一地點、以任一方式成為其客戶,并以商家愿意接受的任一電子貨幣支付,交易地域模糊性給計量造成困難。
3、低成本。虛擬形態(tài)的網絡銀行交易成本遠小于物理形態(tài)的金融機構經營成本,而且服務效率得到提高、服務質量沒有降低。這是網絡金融得以出現并迅速發(fā)展的最主要原因。
4、加密性。傳統金融下交易過程依賴于物理設置和現場辦公,而網絡金融下交易過程采取技術上加密算法或認證系統的變更或認證來實現。
5、信用性。電子貨幣和網絡金融的發(fā)展,使得一些電子商務公司等非金融機構涉足短期電子商業(yè)信貸、中介支付、投資理財顧問等金融或準金融業(yè)務,而金融交易信息傳輸保存的安全性、客戶個人信息、交易信息和財務信息的保護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無疑,人的信用價值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固化是網絡金融快速發(fā)展基石。
二、網絡金融安全現狀
網絡金融安全伴隨著網上交易的整個過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金融機構內部,網絡系統自身的安全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內控能力。如由于軟硬件配置不匹配、系統設計不合理、運行不穩(wěn)定等形成的安全隱患;二是來自于金融機構外部,取決于選擇的開發(fā)商、供應商、咨詢或評估公司的水平,以及其他各種外來因素如黑客攻擊、自然災害侵襲等所造成的安全問題。
有關調查表明,目前國內80%的網站都存在安全隱患,其中有20%網站的安全問題還十分嚴重。安全問題已日益成為困擾網上金融交易的最大問題,影響我國網上金融業(yè)務的健康發(fā)展。網絡金融活動中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
1、金融裝備落后。我國金融電子設備的核心技術大部分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國產化率低、創(chuàng)新自主知識產權少,在金融電子化過程中,整個金融系統內的操作平臺,以及電子支付系統等核心技術,都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由于平臺軟件源代碼末公開,導致我國金融安全的基礎相當薄弱。因計算機硬件故障造成系統停機、磁盤列陣破壞等事件,成為網絡金融業(yè)務的安全隱患。
2、網絡系統漏洞?;ヂ摼W本身固有的技術體制存在缺陷。基于遠程通信的便利,互聯網并未考慮安全性問題,因而基于信任主機之間的通信而設計的TCP/IP協議缺乏安全機制,建立在互聯網絡為基礎的金融網絡系統存在安全漏洞,防毒軟件功能不強,造成網絡運行不穩(wěn)定,被病毒入侵、被黑客攻擊,輕者數據毀壞丟失,重者燒毀硬件。目前全球的黑
客攻擊事件,40%是針對金融系統的,我國則高達60%以上。
3、交易系統缺陷。按照我國有關規(guī)定,金融機構的網上業(yè)務要達到三級安全標準,但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的安全狀況都未達到這一要求,其自行開發(fā)、應用的網上交易系統大多未經過權威部門的檢測認證,存在安全控制技術落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抗攻擊能力不強、響應滯后、訪問授權混亂、客戶地址及郵箱等資源保護不力等情況。出現系統虛假信息泛濫;賬戶密碼被黑客破譯,數據資料、交易指令被篡改,資金被盜取,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資產被盜賣;信息傳遞的私密性、真實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缺乏保障等等現象。
4、交易監(jiān)管滯后。由于網絡金融交易的不透明、虛擬性、開放性,增大了交易者之間身份確認、交易真實性驗證、信用評價方面的信息不對稱,決定了網上支付和結算系統全球化,提高了信用風險程度。目前,我國網絡金融運作監(jiān)管經驗不足、手段不全、技術落后、分業(yè)網上監(jiān)管職責界定不清、內控制度不健全、網上業(yè)務定期內部審計流于形式,出現了網上業(yè)務運作中密碼控制不嚴、軟件控制功能薄弱、授權機制執(zhí)行不力等問題。
5、協同機制缺乏。各銀行網絡系統各自為政,各行間信息隔絕,缺乏溝通協作。有的商業(yè)銀行將其銀行網絡系統拓撲結構、建設實施方案等作為絕密材料被保存,行業(yè)間數據資源共享是一道屏障,造成資源資金浪費,延誤了整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
6、應急預案缺失。除上述種種因素外,金融機構未對停電、暴力犯罪等人為因素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等突發(fā)性不確定事件的發(fā)生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網絡金融的運行安全。